MUZIK謬斯客古典樂刊1月2014第83期 暢銷雜誌2017



MUZIK謬斯客古典樂刊1月2014第83期



MUZIK謬斯客古典樂刊1月2014第83期 評價

網友滿意度:



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看雜誌的習慣

今天要跟你們推薦

MUZIK謬斯客古典樂刊1月2014第83期

看雜誌的好處就是可以多吸收最新資訊

各類的雜誌我都會看~

甚至我還會把喜歡的部分剪下來蒐集

推薦你們金石堂購買會比較划算喔!

通常會打折而且滿額免運滿方便的

這本書我自己也有購買~

分享給你們囉!





MUZIK謬斯客古典樂刊1月2014第83期



本週熱銷商品:





劍道時代 12月號2013附DVD







劍道日本 11月號2013附DVD







商品訊息功能:

商品訊息描述:








  • 如何選擇紫水晶洞

    本期當月音樂家

    致 遙遠的戀人 十二個認識貝多芬的方法

    貝多芬幾乎可說是古典樂的「代名詞」,幾乎沒有人不知道貝多芬;但或許我們不曾了解真正的貝多
    芬,從巴赫、海頓、莫札特到貝多芬,這四位古典樂發展重要的關鍵靈魂人物身上,我們也可看出
    音樂家們的生活模式與態度,如何大大地左右著音樂的發展,從宮廷樂長巴赫和海頓,到「舟車勞
    頓」不斷歐巡的莫札特,一直到試圖突破王公貴族囿限,尋覓音樂家自我定位的貝多芬,音樂家們
    的生活,都是迴盪在靈魂深處的響聲;音樂家們的掙扎,都能激盪你我心靈的養分;十二個關於貝
    多芬的生活提案,給你十二種了解貝多芬的方法和面向。

    曲目導聆:貝多芬還有什麼可以聽?錯過可惜的「非老梗」低調珍曲

    提到古典音樂的經典巨匠——「樂聖」貝多芬,就連對古典樂略懂或不懂的人都可以說說幾個他的知
    名作品、生平軼事,也能哼個一小段「燈燈燈、燈——」的第五號《命運》交響曲,或是第九號《合
    唱》交響曲裡的〈快樂頌〉旋律,足見其作品之經典。

    然而談起貝多芬的音樂,除了大家不斷傳頌、耳熟能詳的熱門經典曲以外,還有什麼「遺珠」是大
    家沒注意到的?接下來MUZIK編輯部除了替各位整理貝多芬最耳熟能詳的二十五首「老梗」熱門作
    品,也會邀請MUZIK諸位主筆老師來向各位推薦,除了「老梗」,還有什麼「非老梗」的貝多芬作品
    是不聽可惜的!

    本期封面故事

    燕尾服下的高跟鞋?女性指揮.不平則鳴

    在深入本期「封面故事」的核心主題前,先請各位讀者看看下列三段話,試想這些言論是在什麼時
    候、由何人所公開提出的?

    「少了性魅力才能讓聽眾專注於音樂──一位俏妞站在指揮台上會很容易讓人分心、想入非非的!」
    「指揮的專業一部分來自於體力上的負荷與挑戰──這正是女性望之卻步的一點。」
    「指揮專業的本質是堅強,而女性的本質是軟弱。」

    大家心中有大概的猜想了嗎?先公布答案如下:

    「少了性魅力才能讓聽眾專注於音樂──一位俏妞站在指揮台上會很容易讓人分心、想入非非的!」
    ──俄國指揮家佩特連科(Vasily Petrenko),二○一三年八月,挪威《晚間郵報》之採訪報導

    「指揮的專業一部分來自於體力上的負荷與挑戰──這正是女性望之卻步的一點。」
    ──法國作曲家、巴黎國立高等音樂院院長曼托瓦尼(Bruno Mantovani),二○一三年十月,「法國
    廣播」之採訪錄音

    「指揮專業的本質是堅強,而女性的本質是軟弱。」
    ──俄國指揮家泰米卡諾夫(Yuri Temirkanov),二○一二年九月,俄國《獨立報》之採訪報導

    不知道您是否感到意外?這些充滿著對於性別歧視與偏見的言論,竟然皆發表於不久之前,而且皆
    出自世界樂壇具有影響力的音樂家口中,真是令人不禁想問,音樂圈對於指揮的態度,是否仍停在
    女權運動尚未興起的兩百年前?

    【MUZIK No. 83 閱讀焦點】

    1. 大師練習曲:鍛鍊出豎琴的角色個性 豎琴家 管伊文

    豎琴演奏總給人夢幻、優雅的形象,豎琴家管伊文則認為,在優美的形象之外,只要懂得掌握
    要領,豎琴也可以很有表現力和個性,並且演奏出更為豐富的音樂層次。

    管伊文,出生於台灣高雄市,五歲起學習鋼琴,十歲學習豎琴,師事吳珍芳及日籍-藤岡華子十
    四歲遠赴奧地利維也納,就讀於維也納國立音樂院,並三主修: 豎琴演奏,豎琴教育,及鋼琴
    教育。豎琴師事A.Blovsky-Miller(前維也納歌劇院首席),並於一九九七年以優異成績畢業
    於維也納國立音樂院,獲頒藝術碩士文憑。畢業後管伊文隨即前往德國,考入德國烏茲堡音樂
    院,在法籍教授G.Herbet 的門下繼續深造,一九九九年榮獲豎琴演奏大師級最高文憑。

    2. 音樂面對面:得其形 不聞其聲 專訪中提琴家瑞沙諾夫

    在現代弦樂家族中,中提琴可能是樂友們最常見卻又最不熟悉的成員之一,雖然身為管弦樂團
    與室內樂團不可或缺的要角,但多數時候只被視為小提琴與大提琴的配器、一種「合奏時聽不
    太出來」、「只見其形,不聞其聲」的樂器。

    「小提琴拉不好、大提琴扛不起,才去學中提琴」是中提琴演奏者身上時常背負的誤解之一,
    這次趁瑞沙諾夫(Maxim Rysanov)來台演出之際,我們要向來自烏克蘭、現居倫敦的這位世界
    名家求教,請他以專業中提琴家的身份,道出中提琴在舞台上獨當一面的聲音。

    Muzik(以下簡稱M):與小提琴和大提琴相比,在管弦樂團或室內樂團裡,中提琴的特色與重要
    性何在?目前中提琴家與中提琴在樂壇的地位與之相稱嗎?

    瑞沙諾夫(以下簡稱瑞):中提琴的身形居小提琴與大提琴之間,音色比小提琴深沉,但比大提
    琴稍輕。在樂團中,中提琴的琴音好比菜餚裡非常重要的「香料」,能讓樂曲變得「美味而動聽」。

    3. 特別報導:大馬琴人李元玲 把手指伸向鋼琴的第八十九鍵

    馬來西亞、新加坡華人近年在華語流行樂壇上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要角,但在兩岸音樂人才嶄露
    頭角,逐漸迎來古典樂壇所謂「亞洲人的世紀」之際,全球音樂廳的舞台上卻不常見新、馬華
    人的身影──也許不是沒有,而是因著際遇不同,有待愛樂者們自另一個角度去諦聽、從另一
    種視野裡看見。

    十一月中旬初冬降臨之際,如同許多來到台灣的馬來西亞留學生一般,李元玲一邊走進《MUZIK》
    位於內湖的辦公室,一邊說道:「我好像穿得不夠,原來台北這麼冷。」

    這位身材纖細、一襲黑衣黑裙的女孩,來自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的華人家庭,父親是地產商人,
    母親則曾獲選為馬來西亞小姐。優秀基因造就李元玲與兄弟姐妹們出色的外貌,但從小所受的
    教育才是形塑她踏上音樂之路的內在動力:「其實我和兄弟姐妹們都學過各種『才藝』,小時候
    我學過鋼琴,也學過舞蹈和繪畫,只是對鋼琴特別有興趣。」

    4. 音樂面對面:許生命一個夢想與願望 一個音樂夢 一段夢想成真的旅程

    氣質優雅的美麗鋼琴家維若妮卡(Veronica),畢業自倫敦皇家音樂學院(Royal Academy of Music)
    鋼琴演奏碩士,被讚譽琴聲詩意與細膩、滿溢人文氣息。除了在音樂上展現才華,維若妮卡更
    長年深耕文字;就連「鋼琴家」的身份,也是經歷一番意外與波折才抵達。如今在自傳《因為
    蕭邦:夢在羅馬許願池》中,維若妮卡將用真摯文字分享自己的親身經歷,書寫一段關於勇氣
    的追夢旅程。

    提到這本自傳《因為蕭邦:夢在羅馬許願池》的出書契機,對維若妮卡來說是個意外、卻也是
    必然的成果。維若妮卡長年維持著書寫的習慣,並且分享於部落格中,而在英國留學的時候也
    記錄分享自己的生活,尤其是自己從非音樂、走入音樂世界的歷程與心路轉折,就這樣一路累
    積了不少讀者,更有不少人留言來信,分享自己受到維若妮卡的文章所感動鼓勵的故事,這一
    切的回饋與互動都讓她決定一直寫下去,在幾年間累積了可觀的文章數量。

    編輯精選

    ?師練習曲:鍛鍊出豎琴的角色個性 豎琴家 管伊文

    ?音樂面對面:得其形 不聞其聲 專訪中提琴家瑞沙諾夫

    名家專欄

    1. 賽門療音樂:本月診療主題:低音管(陳欣蕾)

    演奏家們身上哪裡不帶著大傷小傷的,音樂學院附近的中醫診所總是坐著一排「有事看病,沒
    事保養」的學生,插著針、也許針還通著電。「與音樂共生,與傷痛共存」似乎是所有演奏家的
    寫照──而我,是對音樂界生態還算瞭解的物理治療師,Simon P。

    日前,有個吹奏低音管(Bassoon)的朋友,最近幾個月左手臂疼痛的宿疾又發作了,雖然他每
    發生這些不舒服的狀況時,都會自行熱敷、按摩放鬆緊繃的肌肉,以減輕疼痛,但是最近出現
    疼痛的頻率越來越頻繁,只要在開音樂會或是長時間密集的排練之後,隔天左手就完全動不了,

    最嚴重時連晚上都無法入眠,手肘一彎曲就痛。早上醒來也動彈不得,要躺三十分鐘才能起身,
    巨大的疼痛讓我這朋友相當困擾。對他來說這不只是生理上的疼痛,更是心裡的惡夢,已經影
    響到他的演奏生涯了。

    2. 音響遊樂園:聲音給我們的感受(劉名振)

    走在香港街頭,我跟Audio Note總裁Peter Qvortrup在討論:「為什麼現代的喇叭設計者有這
    麼多的科技資源,卻很少能設計出播放音樂能讓人感動的產品?」他的回答是:「因為他們沒搞
    懂,重要的不是『聲音』,而是『聲音給我們的感受』(Sensation of Sound)。」布梭尼說:「音
    樂是振動的空氣」。巴倫波因進一步引申:「其他就音樂所說的話都是音樂在人身上引起的不同
    反應:音樂聽起來有詩意、聽起來煽情,或肅穆高潔、情感奔放,或是形式精妙。可能性是無
    窮無盡的。」(註)聽小克萊巴在彩排時對樂團說的話,應該更能理解:「想像前面有個曼妙女
    郎,你想做些什麼引起她的注意,而你的工具是你手中的小提琴。」











商品訊息簡述:


  • 刊別:月刊


  • 級別:普遍級




  • 出版社:謬斯客
  • 出刊日:2014/1/7
  • 出版地:台灣
  • 語言:中文




MUZIK謬斯客古典樂刊1月2014第83期



arrow
arrow

    melvinn3b4t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